吴信忠教授参与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组织的调研与撰写报告并获奖
学院吴信忠教授参与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组织的调研与撰写报告《预防与控制生物灾害咨询报告(2010)》被评为2011年度中国科协优秀调研报告特等奖。该报告得到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同志及其他中央领导同志的签批和肯定。 特动系2012年2月15日
学院吴信忠教授参与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组织的调研与撰写报告《预防与控制生物灾害咨询报告(2010)》被评为2011年度中国科协优秀调研报告特等奖。该报告得到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同志及其他中央领导同志的签批和肯定。 特动系2012年2月15日
2月9日,由我院汪以真教授负责的973计划项目第五课题“机体碳代谢对脂肪沉积和肉品质形成的调控”研讨会在紫金港校区圆正启真酒店顺利召开。浙江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三家单位的五位任务负责人及二十余位学术骨干参加了此次会议。本课题在上一个国家973计划项目“畜禽肉质性状形成的营养代谢与调控机理” 实施过程中凝聚的科研团队和形成的前期工作基础上,继续着眼于肉品质性状形成的两个关键因素——肌纤维发育与肌内脂肪沉积,从比较生物学与代谢生物学等角度,探索碳营养素通过影响糖、脂和蛋白质代谢之间的平衡而影响肌纤维发育和肌内脂肪沉积的分子机制,选择营养活性物质通过干扰机体碳代谢和能量平衡影响猪肉品质的途径并提出安全有效的营养调控方案。 会议于9日上午八点半在启真酒店四楼梨洲厅召开,上一个973计划项目课题负责人、学院院长刘建新教授首先对本次973项目的成功申报表示祝贺,对973课题的如何顺利实施开展谈了切身体会,并提出了具体要求和殷切期望。课题负责人汪以真教授介绍了本课题的整体思路、课题任务、研究计划以及预期目标。随后,各课题任务负责人分别汇报了各任务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技术路线、预期成果及任务落实计划等详细内容,最后参会人员对研究内容开展了深入讨论,进一步完善了顶层设计,细化了研究方案。 通过这次研讨会,各位对本课题的各项任务有了深刻认识,并对如何在落实中体现共性设计与个性发挥的问题达成了共识,为课题的顺利实施奠定了基础。 饲料科学研究所2012年2月10日
1月13日上午,学院在二楼会议厅召开安全稳定工作会议。会议由彭金荣副院长主持,学院党委书记潘炳龙,杜爱芳副院长、王建军副书记及各系所主任、教工支部书记、机关科室负责人,实验牧场场长、实验秘书及全体实验人员共30余人参加会议。会上,彭金荣副院长通报了1月3日香港科技大学对我院进行实验室安全评估的情况。要求全院教师高度重视实验室安全工作,针对实验室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要积极认真地做好整改工作,下学期学院将根据本次香港科技大学专家评估情况,分门别类采取针对性措施,解决实际存在的问题,提高学院安全管理水平。 会上,潘炳龙书记传达了学校在1月10日召开的安全稳定工作会议精神。并对学院的安全稳定工作做了详细的部署,就寒假前及寒假期间开展安全教育、安全检查、值班、实验室安全管理、寒假留校学生安排等作了安排。他对各系所、各科室、各单位提出了五项具体要求:一是要切实加强领导,落实安全责任制;二是开展一次安全自查,及时整改安全隐患;三是加强师生安全教育,提高师生员工对安全稳定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提高安全意识;四是要认真落实安全防范措施,关心学生;五是回家、外出旅游注意安全。 动物科学学院2012年1月13日
1月12日,受科技部国际合作司委托,浙江省科技厅在杭州组织专家组,对我院刘建新教授主持与德国合作的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项目“除抗营养因子和毒素的麻疯树浓缩蛋白与饼粕制备以及他们在单胃动物、鱼类和反刍动物营养中的研究”(2009DFA32260)进行验收。 浙江省科技厅对外合作处乐斌主持验收会,来自中国农科院、南京农业大学、苏州大学、扬州大学、中国计量学院、江苏省农科院和浙江省农科院的专家教授组成验收组,南京农业大学赵茹茜教授担任验收组组长。校科研院海外科技办公室徐丽萍主任,我院奶业科学研究所的部分老师和研究生参加了验收会。 项目负责人刘建新教授从项目概况、计划任务完成情况、主要研究成果、项目自我评述以及经费使用情况等方面进行了汇报。各位专家均进行了点评和询问,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意见,刘建新教授逐一回答了专家们的问题。最后,专家组认为,该项目开发了麻疯树种籽脱壳、榨油粗制油纯化和脱毒饼粕生产技术;系统评价了麻疯树脱毒浓缩蛋白和饼粕的饲料价值和安全性。全面完成了合作计划任务书所规定的任务。 刘建新课题组经过两年来的不懈努力,在引进德国饼粕脱毒技术基础上,结合中国四川地区麻疯树资源开发利用的技术难题,研发了麻疯树种籽高效脱壳技术和蛋白脱毒技术;已获得自主知识产权3项(其中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项,受理1项)。通过合作与交流,引进人才7名、引进麻疯树饼粕脱毒技术等4项;旋转蒸发仪等装备1套;利用德方技术,开发麻疯树种籽脱壳装备1套、种籽榨油装备1套;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解决麻疯树种籽脱壳技术、螺旋式榨油技术、麻疯树饼粕脱毒技术及检测技术等重大关键技术难点和技术瓶颈。该项目实施解决了麻疯树饼粕脱毒问题,可提供大量的优质蛋白质饲料,促进我国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变废为宝,有力推动可再生、高效且更环保的麻疯树生物燃油的发展,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该项目实施有力推动了我方科研人员与国际原子能机构的合作与交流,为我方科研人员拓宽了国际视野和合作渠道,推动我国麻疯树研究的国际化,提升国际影响力。 奶业科学研究所2012年1月13日
2012年1月7日,由我院周继勇教授牵头的浙江省重大动物传染病防治重点科技创新团队2011年度课题汇报暨工作会议,在杭州瑞莱克斯大酒店顺利召开。来自浙江大学、浙江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浙江省检验检疫科学技术研究院、浙江诺倍威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杭州荐量兽用生物制品有限公司、浙江同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和浙江农林大学等八家团队建设单位的团队首席科学家、核心成员、课题负责人以及学术骨干共计30余人参加了会议。团队首席科学家徐辉教授主持了团队自立课题的年度汇报会。16个课题负责人分别汇报了各课题2011年度完成的研究内容、取得的成果以及下一年度的研究计划。周继勇教授主持了创新团队工作会议,就团队的学术运行机制、团队人才培养、团队文化建设、基地建设,以及团队建设中期检查事项等与大家进行了广泛交流和深入讨论。最后,会议对各课题的2012年度研究工作和迎接省科技厅对团队建设中期检查进行了安排。会议结束后,各位专家、各课题负责人、研究骨干在团队核心成员何永强研究的陪同下,参观了创新团队共建单位浙江省检验检疫科学技术研究院。 动医系2011年1月11日
2012年1月9日,由我院彭金荣教授主持的2012年度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心脏与肝脏发育和再生的遗传调控研究”启动会在我校顺利召开。浙江大学科学技术研究院夏文莉副院长主持启动会,浙江大学吴平副校长,科技部基础研究管理中心墨宏山副处长、浙江省科技厅条财处张建荣处长出席会议并致辞。浙江大学吴朝晖副校长会见并宴请各位来宾。出席启动会的专家有:华中科技大学王擎教授、中科院动物所林鑫华教授、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研究所张建研究员、中科院水生所崔宗斌教授、北京大学熊敬维教授与刘东教授、浙江大学生科院陈军教授;各课题负责人、研究骨干和研究生等也参加了会议。首席科学家彭金荣教授介绍了该项目的立项背景、主要研究内容、课题任务、研究计划以及预期目标,4位课题负责人分别汇报了各课题研究目标、研究内容、技术路线、预期成果及任务落实计划等详细内容,并与专家进行了广泛交流,对研究方案开展了深入讨论,进一步完善了顶层设计,细化了研究方案,为实现课题预期研究目标,保证项目顺利启动和实施奠定了基础。 启动会结束后,各位专家、各课题负责人、研究骨干等参观了学院大楼和彭金荣教授的实验室。“心脏与肝脏发育和再生的遗传调控研究”项目由浙江大学牵头,北京大学、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西南大学、复旦大学等科研单位共同承担。该项目采用可视化研究活体器官发育和再生遗传调控的模式动物--斑马鱼,通过突变体筛选途径开展心脏和肝脏再生的研究。项目拟建立可操作的遗传手段突破再生突变体筛选的瓶颈,鉴定参与心脏或肝脏发育和再生的新关键因子,阐明导致心脏和肝脏部分切除后再生能力差异的分子机制,为再生医学提供新的理论依据。项目预算总经费为3000万元。该项目的启动和实施,将有助于进一步扩大学院的学术影响力,对提升我院基础研究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科研科2012年1月11日
1月6日,学院院长刘建新、党委书记潘炳龙,党委委员、院长助理汪以真,党政办公室主任郝丽萍前往北京看望学院校友,听取他们对学院建设的意见与建议,从校友中汲取建设国内外一流动物科学研究型学院的智慧。1月6日下午,党委书记潘炳龙,党政办公室主任郝丽萍前往国家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看望学院校友分会会长,原国家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常务副部长舒惠国校友。会见期间,潘炳龙向舒惠国介绍了学院近年来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工作进展情况,并希望他对学院建设提出意见和建议。舒惠国表示,他对学院近来取得的成绩感到自豪,希望学院再接再厉继续为我国畜牧业、蚕丝业的发展作出贡献。潘炳龙还希望舒惠国有时间常到学院走走,他愉快地接受了邀请。1月6日晚上,学院院长刘建新、党委书记潘炳龙,党委委员、院长助理汪以真等看望了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院顾问吴常信和夫人张晓岚女士。刘建新向吴常信介绍了学院学科建设的情况,并就进一步建设畜牧学一级学科征询了他的意见和建议,吴常信对学院学科建设提出了许多积极性的意见和建议。刘建新还介绍了学院搬迁至紫金港校区的实验室建设情况,并邀请吴常信在方便的时候考察学院。吴常信春天抽时间来院访问。1月7日中午,学院在北京咸享酒店召开了在北京工作校友的座谈会。会上,院长刘建新、党委书记潘炳龙介绍了学院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及学科建设的情况,并请到会的校友每个人介绍自己的情况,互相交流沟通。与会的校友蒋林树、汪海峰、石军、陈剑慧、赵燕飞、赵学军、皮祖坤、刘丹、杨昌健、候玉慧、胡晓蕾、谭利伟、蒋飞翔、林湛椰、陈波、张玉杰等一一介绍了自己的工作情况。他们表示,在校期间受到求是学风的熏陶,工作中秉承了追求真理,工作态度积极,工作作风扎实的动物科学学院学人风貌,因此工作进展顺利,感谢学校、学院、老师对自己的培养教育,并祝福学院学科建设更上一层楼。同时,他们还感谢学院为他们在京院友搭建了互相了解沟通的平台,他们今后可以通过这一平台互相帮助,共同提高。在京短短的两天,见到了在京的校友,感受到了校友对学院深厚感情,了解了校友对学院的热切期盼。我们要把校友对我们的期望化作建设学院的动力,为建设国内外一流动物科学研究型学院而努力奋斗。 党政办公室2012年1月9日
新年伊始,学院畜牧77级校友满怀喜悦,来院欢聚。他们会聚在学院二楼会议室,说说友情,谈谈工作,讲讲生活,度过了快乐的一天。 党政办公室2012年1月5日
由我院缪云根教授为并列第一作者的论文“Silkworms Transformed with Chimeric Silkworm/Spider Silk Genes Spin Composite Silk Fibers with Improved Mechanical Properties”日前刊登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PNAS)。该项研究由缪云根教授团队与美国怀俄明大学Donald Jarvis 及美国圣母大学Malcolm J. Fraser教授研究团队合作完成。项目根据天然蜘蛛丝基因高度重复性特点,人工合成了不同长度的蜘蛛丝基因;采用丝素重链基因启动子及增强子元件,得到转基因蚕;获得了蜘蛛丝与蚕丝的嵌合蛋白丝。检测表明嵌合蛋白丝中蜘蛛丝蛋白含量占总量的2-5%左右;嵌合蛋白丝与蚕丝或天然蜘蛛丝相比强度大大增加,改进了蚕丝蛋白的性能。该项目对改善蚕茧和蚕丝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特种经济动物科学系2012年1月4日原文请见:http://www.pnas.org/content/early/2012/01/02/1109420109.full.pdf+html
12月29日上午,学院在紫金港校区隆重举行2012年新春联谊会。这是学院首次在紫金港校区庆祝新年,会议由学院党委书记潘炳龙主持,院长刘建新,副院长彭金荣、杜爱芳,副书记王建军,学院全体教职工、离退休教职员工共200余人参加了联谊会。刘建新首先在一楼报告厅向广大离退休教师介绍了学院紫金港校区的概况,以及一年来学院在队伍建设、学科建设、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国际交流、地方合作和社会服务等方面所取得的成绩。他希望通过学院全体教师的努力,学院建设再创新辉煌。报告会结束后,全体离退休教师在各系(所)主任、秘书的引导下,参观了学院新大楼办公室、实验室,各位离退休教师对新校区学院办公、实验室条件的改善倍感欣慰。 中午,学院全体教职工及离退休教职员工在君庭大酒店进行了会餐。潘炳龙代表学院致新春祝酒词,祝福学院全体教师在新的一年里,身体健康,事业兴旺,全家幸福!同时,他要求各系所,各单位做好年终有关工作,特别是要做好安全工作。 一年一度的新春联谊会在其乐融融的气氛中结束了,站在新的起跑线上,让我们共同祝福我们动物科学学院兴旺发达! 党政办公室2011年12月30日
12月23日下午三点,学院在E248会议室举行了教授面对面第三期活动。本次活动邀请了院长刘建新、动科系系主任陈安国、动科系杨彩梅三位老师来为我院本科生解除迷惑,展望未来。经过在场每位同学的简单自我介绍之后,同学们和三位老师展开了深入的交流。在交流中,几位教授告诉同学们,浙江大学是科研型大学,资源丰富,在浙大就要充分利用好浙大的各种资源。之后三位老师介绍了本专业的前景,目前的研究方向和成果,并以国家对肉价的重视为例,说明了本专业的重要性。在之后的交流环节,教授们解答了同学们非常关心的对外交流项目与就业前景等问题,并鼓励那些有志于进行科研研究的同学早点到实验室进行实践,动科学院的老师们都非常欢迎同学积极进入实验室。通过这次活动,同学们了解到了本专业尖端领域与发展前景。对11级新生来说,为处于迷茫期的他们拨开了一条道路。对10级动科的学生来说,则更全面地了解了自己所选择的专业,为以后自身的发展规划做出参考。 学生会新网部2011年12月25日
2011年12月23日,浙江省科技厅组织专家在杭州对浙江大学动物科学学院尹兆正副教授承担的浙江省重大科技专项重点农业项目“规模化蛋鸡场蛋品安全生产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计划编号:2008C12075-2)进行验收。来自浙江省畜牧兽医局、浙江省农科院等单位的验收组专家认为:该项目立题正确,提交验收的资料齐全、规范,全面完成了项目合同书规定的研究内容和技术经济目标,经费使用合理,一致同意通过验收。 该项目针对浙江省蛋鸡规模化生产中存在的疫病、药残、重金属、致病微生物污染等突出问题,通过对饲料添加剂选用、疫病防控、饲养与环境控制、废弃物处理和蛋品初加工等蛋品生产全程重要环节及其危害因子控制的研究,集成一整套蛋品安全生产关键技术,进行示范和产业化推广应用。经三年攻关,项目成功筛选出抗菌肽等5种安全高效的生物饲料添加剂或生物制品,制定预混料配方1个,有效替代或减少饲料药物添加剂使用;优化了规模化蛋鸡场先进合理的免疫程序1套;制定了规模化蛋鸡场饲养管理技术操作规程、省级蛋鸡生态养殖示范小区建设标准(送审稿)各1套。项目集成创新出一整套适宜于规模化蛋鸡场应用的蛋品安全生产关键技术,建成年饲养规模达35万只的蛋品安全生产示范基地1个,鸡蛋产品质量获国家绿色食品A 级产品认定、ISO22000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出口日本、香港等国际市场。项目累计推广应用蛋鸡230余万只,对有效提升规模化蛋鸡场鸡蛋产品质量和安全生产水平起到了重要作用。 科研开发科2011年12月27日
2011年12月22日上午十点,学院在绍兴市浙江科盛饲料股份有限公司隆重举行科盛奖学金颁奖仪式。浙江科盛饲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高月祥、副总经理徐欢根和高国庆、学院党委副书记王建军、团委副书记陈卫、科盛奖学金获得者及学院部分学生共20余人参加了本次活动。颁奖仪式由徐欢根副总经理主持。首先,科盛公司人力资源部陆刚先生介绍了公司的发展历史、企业文化、科技研发、产品成果和今后发展规划。接着,王建军副书记宣读了2011年度科盛奖学金获得者名单,高月祥董事长和王建军副书记为奖学金获得者颁发了奖状并合影留念。接着王建军副书记讲话,对企业在学院设置外设奖学金表示感谢,并对企业和学院之间的科技合作寄予厚望,希望同学们可以利用本次机会充分了解企业的运作模式,学会如何把课题转换为生产力。张世昌代表科盛奖学金获得者发言,表达了对企业的感谢以及对未来为行业发展做出贡献的决心。最后,高月祥董事长发表了讲话,介绍了自身的创业过程、将来的企业规划及企业文化,并对同学提了几点关于自我发展的意见,作为高材生需要准确自我定位才能适应社会、回报社会和回报父母。高董以一个个真实的例子告诉大家无论从事研究、市场还是政府的工作,只有具备诚信、勤奋和敬业才能体现自我身价.团 委2011年12月26日
由学院牵头起草的《蜂胶中杨树胶的检测方法—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标准于2011年12月24日在北京通过了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的行业标准审定。来自全国供销合作总社蜜蜂产品标准化委员会、中国蜂产品协会、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农业部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浙江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等单位的专家组成的审定组一致认为:该标准采用的方法原理正确,科学性、创新性、实用性强,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建议尽快发布实施。蜂胶是近十多年来蜂产品研究开发的热点。由于蜂胶的生产受到蜂种、采胶方式以及胶源条件的影响,产量相对较低,处于供不应求状况。在我国,蜂胶的植物来源主要以杨属和其杂交属的芽苞分泌物为主。杨树胶与杨树型蜂胶提取物在感官和理化指标上极其相似,而杨树胶的价格仅为蜂胶的三分之一。受利益驱动,市场上出现了在蜂胶中掺入杨树胶,或以杨树胶冒充蜂胶的现象,大量“假蜂胶”充斥着市场。由于我国现有的蜂胶质量标准无法区分蜂胶与杨树胶,导致质量监管部门及蜂产品企业无法在蜂胶生产和流通过程中进行有效地监管和控制。因此,如何高效、准确地鉴定蜂胶的质量和真伪显得十分重要和迫切。学院胡福良教授团队经过多年研究,率先在蜂胶中检测到了β-葡萄糖苷酶活力,探明了该酶的底物特异性,发现了蜜蜂在采集蜂胶以及蜂巢内传递蜂胶的过程中能将酚苷水解这一特征,建立了以水杨苷和“POP”为参照的蜂胶中杨树胶的检测方法,终于攻克了这一困扰蜂胶行业十多年的技术难题。相信通过《蜂胶中杨树胶的检测方法》标准的颁布与实施,必将为净化蜂胶市场,维护广大养蜂者、蜂产品生产企业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特种经济动物科学系2011年12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