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玉春/张哲课题组在《Advanced Science》杂志发表论文——猪肠道百万单细胞整合图谱助力猪复杂性状遗传机制解析
猪不仅是重要的农业经济动物,也是研究人类肠道健康、代谢疾病和异种移植的理想模型。尽管已有部分猪肠道单细胞研究,但由于样本量小、覆盖范围有限,尚缺乏一个全面、系统的肠道细胞图谱。此外,复杂性状的遗传机制解析得益于farmGTEx项目,能够在组织分辨率下探究遗传调控特点,但仍缺乏细胞水平的见解。近日,浙江大学动物科学学院潘玉春/张哲课题组在《Advanced Science》(IF5=15.6)上发表了题为”IPGCA: A Comprehensive Single Cell Atlas of 1,074,127 Porcine Intestinal Cells Revealing Cellular Dynamics, Genetic Regulation, and Cross-Species Conservation”的研究论文。该研究构建了首个猪肠道单细胞转录组整合图谱(IPGCA),涵盖了107万余个肠道细胞,系统揭示了猪肠道细胞的组成、发育动态、遗传调控机制及其与人类的相关性,为农业育种、疾病模型构建和医学研究提供了重要资源。(IPGCA文章封面)研究团队整合并新测了来自5个肠段、6个发育阶段、9个品种的107万+单细胞数据,构建了目前最大规模的猪肠道单细胞图谱——IPGCA。其中包括来自于本研究产生和公共数据库中144份样本的数据,并揭示了样本的细胞比例和基因表达如何随技术因素(测序深度、测序平台等)与生物因素(肠段、日龄、品种等)的影响而变化。在此基础上,IPGCA发现了先前研究被忽视的细胞类型并通过免疫荧光验证了猪Paneth细胞的时空分布,联合RNA velocity与hd-WGCNA揭示了断奶期B细胞从静息-激活-增殖-浆细胞的完整重塑轨迹;随后,团队将该图谱分别与PigBiobank的232项猪复杂性状GWAS数据、1484例公共的bulk RNA-seq开展联合分析,采用scDRS、LDSC-seg等富集分析手段系统挖掘了与复杂性状存在关联的关键细胞类型;同时,团队基于IPGCA构建了细胞级eQTL图谱,包括基于反卷积细胞比例的ct-ieQTL和基于反卷积表达量的decon-eQTL,将这些eQTL与复杂性状的结果进行共定位分析,锚定了影响复杂性状的关键的细胞类型特异性调控位点,如肠上皮细胞特异ieQTL调控BNC2基因潜在通过食欲/肌纤维分化影响腰肌面积;decon-eQTL将BAG3基因定位至回肠内皮细胞,为猪脂肪沉积过程中可能涉及的内皮-间充质转化提供了线索;而跨物种整合分析则显示出猪与人类肠道细胞在组成与表达层面高度保守。最后,本研究还构建了猪肠道单细胞数据在线探索平台scGutDB (http://alphaindex.zju.edu.cn/scgut),提供数据的在线检索,包括细胞类型标记基因查询、基因表达可视化、eQTL数据检索、GWAS富集分析、自动化细胞注释模型等。本研究所产生的全部资源均可通过该网站下载。(IPGCA图形摘要)IPGCA以百万级猪肠道单细胞数据为基础,探究了猪肠道细胞的生物学特性,结合群体遗传学手段构建了细胞水平的遗传调控图谱,得以贯通复杂性状的“性状-细胞-基因-调控”全链路,为农业育种和医学模型提供可扩展的单细胞基准。浙江大学动物科学学院博士生余鹏飞为论文第一作者,浙江大学张哲副研究员、王振研究员、潘玉春教授、王起山教授为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同时,华南农业大学张哲教授团队也为本研究提供了大量支持。本研究得到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3YFF100110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2272832)、浙江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1C02068)和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LZ23C170003)的资助。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002/advs.202507882 (图文/潘玉春课题组 编辑/包睿琳 审核/师福山 终审/任思丹) 科研与开发科 2025年10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