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桂林长征之路 寻求是精神之源——赴广西桂林暑期教育实践活动

发布时间:2018-07-19 浏览次数:1326 发布者:

今年,正值长征胜利82周年,为传承红军精神,追寻浙大西迁时期“求是精神”的桂林踪迹,71316日,应桂林力源粮油食品集团有限公司邀请,我院“走桂林长征之路 寻求是精神之源”实践队在广西省桂林市开展了为期4天的暑期教育实践活动。这也是我院党员教育与就业工作结合的一次创新,积极引导毕业生服务国家战略,培养和输送具有家国情怀、能够担当大任的优秀人才到祖国最需要的广阔天地建功立业。

红军长征  信仰洗礼

实践队的首站来到了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烈士纪念碑园。湘江战役是红军成立以来遭受最大损失的一场战役,是关系中央红军生死存亡的一战,也是红军长征途中最为惨烈的一战。这一战虽然通过湘江战役中央红军突破了国民党军的第四道封锁线,但是也使中央红军损伤惨重,留下了3万年轻的生命。为纪念红军英烈,当地民众暗自约定:“三年不饮湘江水,十年不食湘江鱼”。

在庄严的湘江战役纪念馆内,同学们追忆漓水战场硝烟,体验红军长征时期的艰苦生活,追思为突破湘江时牺牲的革命先烈。深切感受和学习着先烈们为革命胜利展现的不怕牺牲的精神,为实现共产主义甘愿付出自己一切的坚定革命信念。在烈士碑群下,同学们向革命烈士敬献花圈,在党旗下重温誓词,向革命烈士三鞠躬,沉痛默哀。


在原八路军驻桂林办事处革命遗址,同学们参观了《理想之路》纪念展,学习了抗战时期桂林红军历经曲折,营造了文艺界的大繁荣和货粮运输的大后方的光辉历史。通过展厅内的文字介绍、图片、影像和珍贵实物,同学们更为深入地了解了革命时期的桂林故事,进一步体味到红军长征的艰难,感受到革命成功的不易,更加坚定了革命信念,回顾昨日长征路,是为走好今日路、开辟浙大动科人的明日路。


文人长征  求是之源

在实践之前,实践队通过查阅《竺可桢全集》中竺老的日记,发现1939年5月至10月,竺老曾先后5次到桂林,在桂林中学主持多所大学统一招生考试,并在物理实验室与物理学家胡刚复(1936-1949年任浙江大学教授、文理学院院长、理学院院长)以及物理教育家丁绪宝(1944-1952年任浙江大学物理系教授)和留下了珍贵的合影。在原八路军驻桂林办事处革命遗址和桂林中学校史馆,我们都寻找到了这张珍贵照片,也探寻了照片背后的求是故事。


1938年至1946年,竺可桢校长带领国立浙江大学1000余名师生家属举校西迁,1938年10月底,浙大西迁至广西宜山,11月19日竺校长在宜山召开校务会议,确定“求是”为浙大校训。自此,80多年来,“求是”精神成为浙大师生共同追求和遵循的价值准绳。照片中的胡刚复被称为浙大西迁的“总参谋长”,为浙大师生家属和图书仪器安全迁徙日夜操劳,不顾任务繁琐与困难重重,仔细保存着图书仪器,2000多箱图书仪器未丢失一件。单是后勤一事便如此费心,更不论竺校长举校西迁的费心费力,历时两年多,筚路蓝缕,穿越六省,行程2600公里,最后在贵州遵义,坚持烽火办学七年,谱写一部独特的“文人长征”史。

正是这一精神,让浙大在“书生救国,教育兴邦”的理想中,踏上漫漫西迁路;让浙大在烽火战乱中,打不散、打不垮、打不死;让浙大发展进程中,笃求是、能执守、敢创新。


在桂林中学陈现梅书记的指引之下,同学们找到了原大成殿即物理实验室旧址,现已改为体育馆,馆前的平台便是竺老彼时留照的地方。绿荫萌发、水木苍然,蓝顶白壁、人影相映,一切都焕发着生机与活力,沉下心来便仿佛仍能听见了他们的谈笑、看见了他们的忧苦。在这里,探寻浙大求是精神,是一次历史回眸,更是一次精神洗礼。

百年动科  为梦西征

在广西和大西部的广阔天地中,有着无数能坚守、肯奉献、愿付出的人群,桂林力源粮油食品集团有限公司便是无数在西部盛开的鲜花中较“奇葩”的一朵。这是全国不多见的全员持股的企业,成立65年,但干部队伍中60%为85后、90后公司,没有考核,甚至没有老板!这样的公司如何能发展成中国制造业500强呢?在与集团高层的交流和学习中,同学们从董事长丁声援的身上找到了原因。

丁董是一名老共产党员,当了解到动科院多名党员此次到桂林与力源公司交流学习,一起走桂林长征之路,进行红色长征精神交流,他表示十分欣慰。当提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红色政权为什么存在、红军长征等话题,丁总侃侃而谈,并结合他与力源集团不断壮大的发展历程,给大家讲述了他作为一名老党员在奉献中实现个人与社会价值双丰收的故事,正是像他这样的党员,能时刻保持党员先进性、做好先锋模范作用,才能带领力源集团主动承担责任、服务社会,成为行业的佼佼者。

正是一代代如丁董这样的共产党员,以大气魄、大胸怀,对共产主义的崇高信仰和满满的正能量,带领员工形成了 “合作、创造、共赢”的共同企业价值理念。在全员持股这一基础上,打通晋升渠道,使有能力的人能实现价值,创造收益全员共享,越做越强,现已是中国制造业500强(第385位),中国饲料行业前10强,也是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新思想和新事物层出不穷,交流过程长达4个小时,但无人躁动亦无人离场,同学们都深受感动、深有同感、获益颇丰。

一个坐落在西部的低调企业,涵盖粮油食品、饲料加工、畜禽养殖、种禽育种、生物科技等产业,与我院专业紧密相关。这几年他们吸引着一批批有理想、能吃苦、有闯劲的年轻人,凝聚着各大名校的优秀人才,创造着一次又一次的辉煌。在广西,在西部,还有许许多多行业、领域、岗位,有大批等着大学生施展作为的事业。希望能以此次交流实践活动打开动科人西部就业的大门,将更多优秀的人才输送到西部,输送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

习近平主席曾说:“好儿女志在四方,有志者奋斗无悔。” 经过实践和调研,走桂林长征之路,寻求是精神之源,动科学子从红军长征中汲取先辈精神,从求是故事中寻得浙大精神,从企业交流中领悟当代精神,感受着“爱国·爱党·荣校·奉献”的精神内涵。今后,我院就业工作也将积极主动服务国家战略需求,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结合专业优势和自身特点,逐步在就业工作中形成“以服务国家战略为导向、以培养学生家国情怀为主线、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共同意识,在校友校企中了解西部,在实践实习中感受西部,在科研就业中服务西部,唱响“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的主旋律,让青春在实现中国梦的实践中绽放。


     团委、学工办

2018年7月19日




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