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日, 国际顶级传染病杂志《Lancet Infectious Diseases》(IF21.372) 在线刊出了浙江大学农业部动物病毒学重点实验室和传染病协同创新中心题为“One Health strategies for rabies control in rural areas of China” 的流行病学分析文章。周继勇教授组织团队完成了该项研究,是该文的通讯作者。
狂犬病作为动物源性人兽共患传染病,是一个公共卫生问题,感染后的发病及死亡率几乎为100%,是至今发病后无治疗措施的传染病。亚洲国家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位居全球首位,中国每年人的狂犬病发病率和死亡率位居全世界第二位,主要发生在农村地区。

尽管我国每年的人狂犬病的病例数呈下降趋势,近十年狂犬病数据的大规模流行病学分析显示,西南部一些较长时间没有报道人狂犬病病例的省份在最近几年再次陆续出现人狂犬病病例,这种一种值得重视的现象。文章的结果显示,来源于我国的狂犬病毒分离毒株已经形成了六个演化分支,野生动物的狂犬病毒分离株出现在多个分支内,尤其是1株致人发病死亡的青海野狗狂犬病毒分离株与狸猫分离株具有紧密的亲缘关系,揭示人狂犬病病例在消失的地区再出现与野生动物向犬的传播相关。中国及亚洲邻国的人、犬和野生动物中的狂犬病病毒演化分析显示,我国各地区的狂犬病毒来源具有多样性,揭示跨境动物流动可能是重要原因。面对复杂的狂犬病毒生态学,文章引入了“One Health”策略,倡导不同学科领域、不同政府部门之间的通力合作,为实现我国消灭人狂犬病的目标努力。
文章链接: http://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1473309917301160
农业部动物病毒学重点实验室
2017年3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