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给全国涉农高校书记校长和专家代表重要回信精神,为加快建设一流畜牧学科,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强农兴农为己任,进一步明确办学使命和方向,培养更多知农爱农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畜牧领域新型人才,更好的聚焦和服务国家乡村振兴人才战略。学院于11月21日召开了“浙江大学农业(畜牧)专业学位研究生校外实践基地建设研讨会”。
涵盖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特种经济动物饲养、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水产养殖等领域共10家校外实践基地负责人参加了会议。学院院长汪以真教授、副院长李肖梁教授、畜牧学一级学科负责人刘建新教授、农业(畜牧)专业学位授权点负责人冯杰教授、畜牧学各二级学科负责人、部分校内导师代表和研究生教育科管理干部共2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由冯杰主持。
李肖梁代表学院致欢迎辞,向各位基地负责人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对各家校外基地多年来对学院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谢。他简要汇报了学院在研究生培养、科学研究、乡村振兴等工作的新动态,并强调学院开展产教融合和校企深度合作,不仅是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重要内容,也是服务社会、精准扶贫的实践,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刘建新教授简要介绍学院畜牧学科发展概况及学校“双一流”学科发展战略,分析涉农高校校外实践基地缺乏和滞后的普遍性及其原因,希望各基地负责人针对目前校外实践基地建设和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存在的问题,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为今后的学院发展,学科建设指明方向。冯杰教授从近十年来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生源质量和数量的变化、培养目标与定位、导师队伍建设情况、教学科研支撑条件、人才培养和就业等方面详细汇报了浙江大学农业(畜牧)专业学位授权点建设与发展情况,并结合教育部和学校有关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环节管理要求,阐明校外实践基地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听取汇报后,各基地负责人分别发言,分享指导研究生实践环节中的宝贵经验,就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讨论,就乡村振兴人才战略背景下,探索研究生校内外联合指导和培养的新机制,提出富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汪以真院长对各基地负责人提出的宝贵意见和建议表示诚挚的感谢。他表示,学院领导班子及全体导师将高度重视研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中的一些问题与困难,要充分认识专业研究生培养过程的规范管理,围绕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目标定位和乡村振兴战略的人才需求,创新培养模式,全面提升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同时,他认为,校外实践基地是高校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重要平台,校外实践环节是学校与企业实现产教融合的重要纽带。学院将在专业学位研究校外实践基地建设的基础上,强化校内教学和校外实践的深度融合,科学研究和产业需求的有机结合,深化学院与基地的全方位合作,实现合作共赢,互惠互利。汪以真院长代表学院分别向10家实践基地校外导师颁发聘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