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学院举行中国科学学院吴常信院士“科研创新与学术规范”报告会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 发布时间:2014-09-28 浏览次数:611

 
 
中国科学院院士,教育部科技委学风建设委员会主任,学院顾问吴常信先生应学院彭金荣院长邀请,于926-27日来院指导,并在26日下午为学院青年教师、研究生新生和本科四年级学生作了“科研创新与学术规范”报告,帮助师生更好开展自主创新,严谨学术行为。学院院长彭金荣,党委书记潘炳龙,副院长汪以真,副书记王建军,全体研究生新生和本科四年级学生,和闻讯而来的教师,研究生老生等将学院一楼报告厅挤得满满当当,认真聆听了吴常信院士报告。报告会由彭金荣、汪以真共同主持。



报告会上,彭金荣首先介绍了吴常信院士学术成就和担任国家教育部等有关学术职务情况。他指出:吴常信院士担任教育部科技委学风建设委员会主任以来,接触了大量学术失范的事例,开展了大量的学术规范教育工作,因此学院专门邀请他来院作关于“科研创新与学术规范”,希望通过报告,使我们的师生更加努力自主创新,更加规范学术行为,做一个大写的“人”。



在热烈的掌声中,吴常信开始了他生动、翔实的报告。报告由两大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讲述科研创新。他认为创新最基本的要求有三条:一是.要有创新的意识,二是.创新要求有较宽的知识面,三是创新要求有实践经验;同时他认为中青年是科研创新的主力军(是创新的最佳人生阶段),如果一个团队有德才兼备的学术带头人,团队凝聚力很强,又有较好的科研平台和学术交流平台,在学科的生长点或交叉学科开展创新就比较容易出创新成果。他还从“数量性状隐性有利基因的选择”等自己科研亲生经历畅谈了自己的创新体会,鼓励师生积极开展自主创新为我国畜牧业的发展,为我国人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作出贡献。第二部分,吴常信院士阐述了科研诚信与学术规范在科研、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意义。他指出:作为科学家或从事科研工作应该具备善于学习,坚持真理,理论联系实际,恪守学术道德这样的素质。他还用生动的实例,剖析导致不正确研究结果的学术不端、学风不正、学术失范、技术原因、设计不当等五种原因,帮助大家厘清了学术规范的界线。他的报告语言生动,内容翔实,用了整整2小时,但大家听得津津有味,启发了大家的创新思维,帮助大家系统认识了学术失范的内容和手法,对帮助大家坚持学术规范提供了有益的养料。



吴常信报告结束后,汪以真主持了报告会互动环节,钟伯雄教授和研究生新生就学术规范范畴,畜牧业发展情况与院士交流。最后,汪以真请吴常信为学院研究生新生学习生活提出寄语。吴常信院士欣然接受这一要求,他寄语研究生新生,要珍惜研究生学习阶段的生活,因为研究生与本科生有一个质的区别,就是研究生要独立开展研究,要做学术创新,一个国家的强盛与否取决于自主创新的能力,而研究生是创新的生力军。同时,他还建议如果你在创新研究中,“卡壳”的时候,要善于换个思路思考,要善于吸收不同思路,不同思维的养料来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他希望我们的研究生通过自己和团队的努力赶超世界先进水平,为我国成为创新强国作出自己的贡献。

         



 
 
       
历时2个多小时的报告会在师生热烈的掌声中结束,吴常信报告带给我们许多创新的启迪和学术规范教育,这对学院师生开展科研活动,保持学术诚信带来了正能量。



         27
日上午,吴常信院士和其助手鲍海港副教授考察了学院肝脏发育与再生实验室,并与彭金荣教授就模式动物斑马鱼研究开展了交流与研讨。
 
 
 
党政办公室
2014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