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月10日上午,一年一度的国家科技奖励大会在北京召开,学院周继勇和于涟教授领衔的“传染性法氏囊病的防控新技术构建及其应用”项目组登上国家最高科技领奖台,喜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一种传染性极强、以免疫系统损伤和功能缺陷为特征对养鸡产业构成严重危害的传染病。研制安全高效的疫苗是控制该病的世界性技术难题。历时20余年,项目组攻克了该病病原基因重配与复制、反向遗传学平台与鉴别诊断标记、新型安全疫苗构建难题,创制出该病防控技术及产品,实现了产业化并广泛应用,为控制鸡的传染性法氏囊病做出了重大贡献。
项目组发现了因基因互换产生的IBDV重配毒株、病毒感染细胞的蛋白质组变化规律和不同化学修饰的病毒蛋白VP4;发现了IBDV蛋白VP5通过激活细胞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酶B 信号途径以促进IBDV复制的信号转导机制,阐释了IBDV致病的生化机制,推进了该病控制理论的进步。发明了表达IBDV编码蛋白的永生化细胞系,创建了不依赖感染IBDV的疫苗免疫效果评价、鉴别检测技术系统,解决了鉴别检测该病疫苗毒与野毒感染的技术难题。突破了依赖感染性病毒粒子制备IBD疫苗的传统制造技术以及可溶性表达与免疫原性兼容的技术难题,发明了目前国际上控制IBD的唯一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促进了鸡场该病的净化。突破了依赖鸡胚胎和细胞减弱毒力的疫苗传统研制技术,发明了核酸疫苗和VP5基因缺失疫苗的技术体系,开辟了创制传染性法氏囊病疫苗的新路径。
动物医学系
2014年1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