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公布了直属高校2013年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以下简称“百千万工程”)入选人员名单,2013年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遴选工作结束,学院汪以真教授和我校化学系李浩然教授名列其中。全国共421位中青年学术技术领军人才入选了2013年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其中教育部直属高校有88人入选。

人社部、科技部、教育部、财政部、发展改革委、中国科协、自然科学基金会、中科院、工程院等9部门于去年共同印发了《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实施方案》,启动新十年工程实施工作,明确提出,从2012年起,用10年左右时间,有计划、有重点地选拔培养4000名左右“百千万工程”国家级人选。同时,中央将“百千万工程”纳入“万人计划”统筹实施。10年内,从“百千万工程”国家级人选中选拔1000名“万人计划”百千万工程领军人才。今年初,人社部启动部署了首批人选遴选推荐工作。据介绍,与之前相比,今年“百千万工程”进一步扩宽了遴选范围,由“主要在国有企事业单位”中选拔扩大到“面向各类企事业单位”,为非公领域专业技术人才入选畅通了渠道。进一步加大培养支持力度,积极推进人才、项目、基地有机结合,完善激励保障措施,统筹实施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与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制度,对本次入选者授予“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荣誉称号等等,积极为工程国家级人选成长创造有利条件,提供良好服务。
汪以真教授主要从事营养与免疫及肉的品质与安全的研究工作。针对我国生猪产业中面临的猪肉安全与品质的挑战,通过开展猪肠道免疫及优质良种猪功能基因的研究,研发了高效安全的乳源改良肽,并形成了提高动物内源抗菌肽表达和改善肉的品质和安全的营养调控技术,有效减少了抗生素在动物饲料中的使用,成果的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获国家和省部科技奖9项,近五年以通讯或第一作者在《Biomaterials》、《Journal of Animal Science》和《Journal of dairy Science》等期刊上发表SCI论文42篇。获国家发明专利7项。
汪以真教授主要从事营养与免疫及肉的品质与安全的研究工作。针对我国生猪产业中面临的猪肉安全与品质的挑战,通过开展猪肠道免疫及优质良种猪功能基因的研究,研发了高效安全的乳源改良肽,并形成了提高动物内源抗菌肽表达和改善肉的品质和安全的营养调控技术,有效减少了抗生素在动物饲料中的使用,成果的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获国家和省部科技奖9项,近五年以通讯或第一作者在《Biomaterials》、《Journal of Animal Science》和《Journal of dairy Science》等期刊上发表SCI论文42篇。获国家发明专利7项。
组织人事科
党政办公室
2013年11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