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华简介:
杨华,男,1972年11月生,浙江绍兴人。1992年毕业于浙江农业大学畜牧兽医系动物营养与饲料加工专业(现浙江大学动物科学学院)。2002年浙江大学动物科学学院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专业研究生毕业(在职),获农学硕士学位。2012年8月获美国伊利诺伊理工大学公共管理硕士学位。曾任杭州市饲料监测站副站长,杭州市畜牧兽医总站站长助理、站长,杭州市农业局(市水产局)党委委员、市畜牧兽医局(市动物卫生监督所)党总支书记、局长(所长)。现任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浙江省农业科学院畜禽产品质量安全学科带头人,国家水禽产业技术体系质量安全与营养品质评价岗位科学家,农业部农产品及转基因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杭州)主任。
回味曾经,恰同学少年。早在上世纪90年代,考大学读书并不像如今这样机会很多,考入大学的人,也都很珍惜读书的机会。其实班级上大多数同学起初对动物营养和饲料加工专业并不是很了解,当时全国来看,饲料工业刚刚起步,有关动物营养和饲料科学方面的知识很少,所以当时大家都比较迷茫,不知道毕业后能干啥。好在入学半年以来,经常与时任其班主任的陈安国老师交流沟通,慢慢了解了这个专业,大家开始感觉这个专业是迎合社会发展的,是畜牧业发展急需的,同学们纷纷树立了对专业的信心。
访谈中,杨华多次提及读书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每每提及当初求学时光的时候,总能看到他留在嘴角的微笑。作为班长,每天带领班上30余名同学出早操;周末在华家池内与同学一起划舟,闲余之时交流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大家都乐在其中;毕业实习,大家也都积极参与,严格按照老师要求下到猪场一线完成自己的试验任务。总之,那个时候学习是件很幸福的事情,不用考虑太多,单纯的就是为了提升自己的能力,能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贡献自己的一份小小的力量。
学海无边,书囊无底。大学毕业后,杨华最先到了杭州市畜牧兽医局工作,到基层的饲料厂基层锻炼,干过饲料配方和养殖技术服务。后来随着工作面的不断扩展,深感自己知识的不足,于是他又选择了继续攻读硕士研究生。读研时,他师从傅衍老师和陈安国老师;2011年,杨华受省委组织部选派到美国芝加哥伊利诺伊理工学院留学,并获得了该学校的公共管理硕士学位;直到现在,杨华继续保持着对学术的热切追求,没有停止对学术的追求,继续攻读博士学位,师从中国农业大学李德发院士。“其实越是到基层实践,越能发现自己知识的不足,体会到纸上得来终觉浅”,杨华说,所以他从之前的基层锻炼到现在的省农科院科研与管理岗并重的过程中,一直保持学习的态度,也不断提醒在校学生对待问题要保持好奇心。人生就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在学校学习的比较专,但是毕业后,我们往往不仅需要专业知识,更是需要认识社会、服务社会很多方面的能力,学习是永无止境的。
心系动科,不忘初心。毕业后杨华也经常跟动科院交流合作,很多合作项目与学院一起策划、完成。杨华认为:“现如今动科院的科研工作走在全国前列,比起其他兄弟院校,我们毫不逊色;当然也存在一些不足,人才队伍建设以及标志性的科研成果不足,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这就需要我们学校、学院、校友、学生一起努力,来实现动科院的完美转变。”对待学生的培养,国际化视野是一个必不可少的条件,毕竟我们有浙江大学这个优势平台,这是其他院校所没有的,一定要让学生走出去,学进来,再走回来,那我们的后备人才队伍一定能不断壮大;同时需要增强学生的专业素养,重视实践锻炼。
心怀梦想、矢志不渝。就像竺可桢老校长所讲那样,“诸位在校应该有两个问题问问自己。第一,到浙大来做什么?第二,将来毕业后要做什么样的人?”学校不仅仅是一个传道受业的地方,更是一个育人以成的地方,杨华希望同学们自己要有时间概念,要有清晰的人生规划;做事要目标化、步骤化,最终实现效率化;同时,能够树立坚定的理想与信念,要有远大的报负,要时刻想着为国家、为行业、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文:王庚 郭秀云
图:丁浩轩